乾坤网
咨询 易倾诉
手机版

扫码访问

微信订阅号

扫码订阅

微信服务号

扫码关注

投诉 导航

壮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

编辑:算命一条街 日期:2015-10-23 09:24 来源:易灵算命网 浏览: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解放后称“僮”,1965年改族名为“壮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大家所熟知的刘三姐就是壮族的代表人物之一,壮族的传统节日也非常多,下面由易灵给大家一一介绍。

壮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壮族简介

  壮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地区,广西、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壮族有语言,通用汉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

  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

  壮族是中国岭南的土著民族。1958年发现的“柳江人”化石,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万年左右。可见早在5万年前,壮族先民就广泛分布在广西一带。他们与布依、傣、侗、水、毛南等族同源于古代越人中的瓯越、骆越,后被称为乌浒、俚、僚、土。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1957年《壮文方案》被国务院批准,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
         ...............................................................................................................................

  壮族的传统节日

  拜山节

  拜山节又叫祭雷神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届时,各家蒸煮五色花糯米,备好洒好菜及香、烛、纸钱等供品,全家男女老幼先前往祖宗坟地扫墓,然后举行祭雷神活动,祈求雷神保佑日后不旱不涝、风调雨顺。

  拜秧节

  拜秧节又叫插秧节、四月八,壮族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是口,各家要杀鸡到田头祭拜秧苗,以祈祷秧苗茁壮成长。有的人家这天到河边拾捡“脱马腾”当汤圆煮吃。广西壮族自治区思县那荡乡一带壮族,这天还要开塘捉鱼,吃“鱼生”,并修理犁、耙等准备耕田插秧。南部壮语方言区四月初八这天,人们请道公到田里赶鬼,然后开始插插秧。

  吃立节

  “吃立”壮语原义是欢庆、补过晚年之意。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凭祥、龙州一带壮族节日,每年农历正月三十日举行,节期一天。传说清朝末年,为抗击法国人对边疆的威胁,保卫家乡,龙州、凭祥一带壮族人民在春节来临时告别亲人开赴前线。他们浴血奋战,取得胜利,于农历正月二十日平安妇来。父老们欢欣鼓舞,便在当天杀猪宰羊,做糯米粑粑,耍龙灯舞狮子,既庆贺平安,又为他们补过春节。从此,这一带壮族人便有正月三十补过春节的习俗。

  达汪节

  达汪节是广西壮族自洽区红水河沿岸马山、都安、平果一带壮族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日举行。节日那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鸡腿鸭腿给孩子们留厂待月亮上升时才吃。并边吃边向月亮招手,告慰月亮里的达汪:我们现在生活很好,请您放心。传说从前,壮乡有一个名叫达汪的姑娘,美刚、勤劳、善良。土司老爷要娶为姨太太,达汪不从。一次,上司把达汪作为童女祭神求雨,达汪把祭品给那些快饿死的鸟兽吃,土司诬陷说是达汪偷吃,要剖腹验证。姑娘死后,群鸟把她搬葬在月亮中,这天正是七月二十日。从此,壮族群众便在这一天杀鸡宰鸭祭祀达汪,“达汪节”就这样沿袭下来。

  冬至节

  冬至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思阳一带壮族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冬至到来之时,这里的家家户户要打做糯米粑粑祭神、拜祭祖宗,并邀请至亲好友吃饭。有的地方必须在节日里吃绿豆糍粑。武鸣县双桥壮族,冬至节的主要内容是拜祖先而不请客。

  躲鬼节

  躲鬼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举行。壮族认为,农历七月七日之后,各种厉鬼皆出来活动,人们为免遭其害,都躲在家里。多数人家还在家里隆重地祭祀鬼神和祖先,求祖先降服鬼魅以保佑后代平安。

  二月社

  二月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洛东一带壮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举行。当地农历二月初,己进入农忙季节,农忙季节开始之际,人们专门祭祀社王,以祈求社王保佑这一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各个村寨举行二月社的形式有所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祭祀,届时各家在社王前供整块熟猪肉、香纸等祭品,然后行祭祀之礼;另一种是以村寨为单位进行,集体祭祀时,由全村寨集资购买肥猪,然后将猪抬到社庙或社坛前,再摆上其它祭品,举行统一的祭祀仪式。祭祀后的猪肉按集资户数均分,人们将分得的猪肉拿回家,全家煮食欢聚。

  歌墟节

  歌墟节是壮族传统节日,节期各地不一,多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也有在秋季举行的。这一节日的壮语原义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壮族认为,唱歌可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唱歌乐神,可以消灾除难,故时常择日到野外唱歌,逐渐发展为定期的歌墟。民间传说壮家有一对青年男女,擅长唱歌,两人情深韦笃,经常用山歌叙述爱情。由于父母阻挠,终于不能缔结良缘,于是以身殉情,那天正是农历三月三。青年们为了表达对不合理婚姻习俗的抗议,追求恋爱婚姻自主,便于毎年这一天集中到一块对唱山歌。

  传说这天也是壮族歌仙刘三姐遇害的口子,她的盛名对歌墟的发展又起到推动作用。《太平寰宇记》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可见歌墟习俗至少在宋代已形成。歌墟节一到,各地区传统歌点山头旷野、竹林草坡,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人们以歌叙情,以歌交友。年轻人唱的歌有见面歌、邀请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等。除对歌活动之外,尚有抛绣球、抢花炮等游戏。

  观音诞

  观音诞是壮族妇女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举行。这一天,凡建有观音庙的壮族地区,妇女们都要带上供品,到庙里去祭祀观音菩萨。在广西凌乐县,妇女们则要相互邀约,徒步到离村寨几里远的水源洞祭供观音,以求赐子赐福。

  花王节

  花王节又称花朝节、百花仙子节或花婆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或十九日举行,节期一天。活动内容主要是祭祀生育神和儿童守护神百花仙子,即花婆。这天,各村寨非亲姐妹或非亲姑嫂妇女们聚集一起,性情相投者互相结拜为姐妹。之后杀鸡敬祭花王,祈求花王馈赠孩子并保佑儿童健康成长。在广西南部一些地方,这一天青年男女汇集到花朵繁多、象征百花仙子的木棉树下,对唱情歌,以及歌颂百花仙子纯洁、美丽和芬芳的歌。对歌时女青年要向小伙子抛投绣球,活动快结束时小伙子要把绣球抛到木棉树上去,意为献给百花仙子。

  花王圣母祭

  花王圣母祭又称花婆祭,壮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举行。当地民间相传:花王圣母既是专司生儿育女的神祗,又是儿童的守护神,不论男孩女孩,都是花王圣母家中庭院所种神花的花朵。因此,壮族妇女生育之后,即在床头墙上,扎一束野花,作为花王圣母的神位,每年正月初一清晨,儿童起床后,先向花王圣母跪拜叩首,祈求花王圣母保佑自己健康无病。

  祭百灵

  祭百灵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这一天,人们要到百灵山上的百灵泉边对歌纪念百灵。关于这一节日的由来,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天等境内有一座高不见顶的大山,山旁有口深潭,潭里藏条恶龙。恶龙每年都要吃掉壮族歌坛上一名漂亮的歌手。壮族青年百灵为了杀死恶龙,使壮族歌声一代代传下去,历尽千辛万苦到天边取回开天剑,并用自己的鲜血淬剑砍倒高山,把恶龙镇在潭底。人们为了纪念百灵,便把镇住恶龙的山取名为百灵山,山上流出的清泉叫百灵泉,并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百灵生日这天到泉边放声高歌。天长日久 ,便形成了祭百灵节。

  祭青苗

  祭青苗是壮族民间传统农祀节日,每年农历七月间择日举行。为了求得粮食丰收,每逢农历七月,人们便举行祭青苗仪式。届时,以猪肉、米酒等作为供品供祭于村外田边,以示让禾苗神尽情享用,使其欢悦。然后开始路禁,以免行人惊动禾苗神。同时,全村老少聚集在一起,一边饮酒,一边髙唱农歌,尽兴方归。

壮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祭娅拜

  祭娅拜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者宁、索乌一带壮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兔日举行,这天,人们要杀猪、牛各一头,鸡两只,煎鱼四十八尾,到娅拜山上去祭奠壮族女英雄娅拜,祭祀活动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毛根寨人,生活在大宋年间。当时,朝庭官兵经常闯进壮乡骚乱、破坏。娅拜便会同丈夫一起率领壮族百姓起来抗击官兵。她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指挥众人一次又一次打败前来骚扰的官兵,保证了壮乡的安宁。数年后官兵再度进犯,在一次战斗中,娅拜不幸遇难,这天正是叫月兔日。人们悲痛地将英雄埋在一个高坡上的长青树下,并把此山改名叫娅拜山。从那时起,每年娅拜遇难的日子,人们都要杀猪宰牛到娅拜山上去奠祭。

  结拜节

  结拜节是壮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按壮族传统习惯,男子年满十二岁后便有结拜弟兄的权利。平时要好的两人,如有意结拜,便在结拜节这天由老人主持结拜仪式。仪式上双方互序年龄、喝生鸡血、禀告祖先、对天起誓。结拜兄弟后,意味着日后要相互关照、同甘共苦,如亲兄弟一般相互往来。

  开定浪

  开定浪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宁县壮族支系布雅衣人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当地布雅衣人各村寨,都有一个议事亭,里面供奉着农神。议事亭不仅是举行全村性的农事祭祀和祈求平安的场所,也是村中老年人们商议劳动生产、宗教祭祀和处理村民婚姻等纠纷的地方,当地壮语称之为“定浪”。定浪的成员都是在村内有威望的老人,每年二月初二日,便要“开定浪”,商议春耕农事。届时要用一口猪、两只鸡作为祭品,行祭祀之礼,以祈当年五谷丰登。

  六月节

  六月节又称六郎节、七郎节、或过小年,壮族支系布侬人的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节期一天。布侬人过此节时,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都要宰牛杀鸡、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民间传说此节口形成于宋代,是为纪念羁摩州首领于宋庆历年间率领壮、瑶、汉、彝等族人民反抗朝庭欺压剥削百姓的壮族英雄侬智髙而流传下来的。节日里所吃的花糯饭至少包括白、红、蓝、黑四色。这些颜色异有象征意义:红色代表起义队伍里的壮族、白色代春汉族、黑色代表赛族、蓝色代表瑶族。广南、马关和麻栗坡等地的布侬人过节的时间和对节日的称呼有所不同。相传,侬智高从敌人重重围困中突围出来后,六月里经过的地方在六月过节,七月里经过的地方便七月过节。当朝皇帝十分惧怕、忌恨侬智高,严禁人民怀念奠祭他。聪明的壮族人民于是把六月节称为“六郎节”或“七朗节”,借爱国名将杨六郎和杨七郎之名纪念壮族人民的英雄。

  陇端节

  陇端节又叫陇端会或窝端节,“陇端”是壮语音译,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云南省富宁县一带壮族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二、三月举行,节期三、五天不等,相传陇端节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对壮族英雄侬智高的纪念活动。节日来临,人们盛装从各地赶来、会老友交新朋,唱山歌、吹木叶、弹三弦,热闹非凡。壮人常说:陇端必有戏,无戏不陇端。因此,节日里要安排壮戏、歌舞和杂耍等富于民族特点的文艺活动。通常,壮戏总是不分白天黑夜地演唱,且第一场必为武打。接下来便是白天演武戏,夜里演文戏。节日期间,青年男女还要聚集到一起相互对歌、赛歌。现在的陇端稍有变化,除举行传统的文娱活动外,人们还进行各种商品交易。

  蚂?节

  蚂?节又称蛙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百色及红水河畔的凤山、东兰一带的壮族节日,节期从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末。初一,身着盛装的男女老幼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到田边地头“请”蚂?。谁一旦找到成对冬眠在一起的蚂?,便鸣炮敬告天地。他(她)将被尊为“蚂?郎”,并由他(她)组织节日的全部活动。初二到初五,白天,全村青少年儿童抬着蚂?挨家拜年;夜晚,村民们自动聚集到停放蚂?的小亭为之守丧。正月最后一天葬蚂?,也是节日的最高潮。各家宰鸡杀鸭、蒸煮五色糯米饭。午饭后,全村人一道把蚂蜗送往坟地。葬前,由蚂?郎打开头一年的棺木验骨、预测吉凶。尸骨呈金黄色,象征当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尸骨若呈黑色或灰色,预示当年年景不佳,提醒人们注意防洪防旱,并当即举行一定仪式祈求消灾免祸,确保丰收安宁。关于蚂?节,民间流传这样一个盛事:古时候,壮家有个孝子叫东林,母亲去世时蚂?在屋外叫个不停,他怕母亲灵魂不得安宁,用开水浇死了蚂?。结果蛙声断绝、人间遭旱、颗粒无收。东林知道自己铸了大错,误杀广“天女”。决定赔罪,给“天女”厚葬,并每年正月接“天女”回村过节。出此形成了壮族古老而独特的蚂?节。

  莫一大王节

  莫一大王节又称五谷庙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龙江两岸壮族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二莫一大王诞辰日举行,节期一天。节日内容主要是祭祀莫一大王,祀求他保佑壮家人生活安宁幸福,一年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以家庭为单位宰鸡杀鸭、烧香祭供。大祭活动在莫一大王庙(又叫“五谷庙”)里举行,多以村寨为单位。届时要杀牛、猪各一头,用骨头、心、肝、肠等做成十二道菜,多一道少一道都不行;十二道菜不能同时摆上供台,每送上一道中间要间隔一段时间。祭祀仪式结束,每户留一人参加聚餐,供品按全村户数分份。关于这一节日的由来,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柳江、龙江两岸壮族人民的袓先莫一大王,力大无比、智慧过人,能搬山填海,又能熬海水造盐,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造福壮乡,百姓深深地敬爱他。消息传到皇帝耳里,皇帝惊恐万分。于是派兵四处围追捉拿他。莫一大王因寡不敌众,被砍掉脑袋。谁知他脑袋虽掉,人却没死。他提着脑袋飞上云端放声大笑,吓死不少追兵。壮族人民敬仰、怀念自己的英雄,便在莫一大王诞辰日,举行祭祀活动。

  泼饭节

  泼饭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古砦一带汉、壮等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择日举行。节期三天。节前寺庙向村民筹集财物,节日,各个寺庙插圣旗挂红灯,香烟缭绕。人们忙着杀猪宰羊。寺庙附近的各村每户来一人,并请数位巫师闹庙堂。夜晚,寺内灯火通明,锣鼓喧天,人们一齐叩头拜天地神明,巫师彻夜讲诵经典,并绕火堆而行。然后开始泼饭仪式,由总庙头人带各村庙头人抬出十余筐熟米饭,巫师披长褂戴风帽,手执灵当刀,口喷灵水,使劲念经,各村庙头沿途奔走泼饭,让一切鬼神都来享用。泼饭毕,前来祭拜的村民争先抢拾泼在地上的饭,以求平安无事、丰衣足食。人们把抢来的饭装在一布袋里带回家,祭祀过袓先后,全家品尝圣饭,同时也喂一些给牲畜和家禽。此节现已不多见。

  请牛节

  请牛节是壮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早晨举行。是日,各家小孩都要拿着牛绳到河边去牵“石牛”,凡是石上有洞的,皆可当作“石牛”,用牛绳牵回家,“养”在牛栏里,小孩们边找边牵还边唱《请牛歌》,当地人们认为把石牛请回家,可保来年牛只兴旺,并免遭瘟疫之灾。

  三月三大节

  三月三大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呜县清江一带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当地相传,以前这里曾有一位英雄,为人正直,经常除恶济贫,许多百姓都受过他的接济。后来,他与强大的敌人进行了长时间的殊死搏斗,最终失败,就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他死在一棵枫树下。当地的壮族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这天,到野外采枫叶,与糯米搅拌在一起,煮成黑色的菜饭,大家围坐在一起食用。据当地人说,食用这种饭既可以避邪,又可以预防疾病。

  社节

  社节又称保阳春节,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的社日举行。该节日主要祭祀古代一位敢说真话的社王。传说古时候有个国王大宴宾客,宴席桌上摆满各种山珍海味。国王满脸得意,炫耀地问众宾客什么菜最好吃,群臣们谨小惧微,怕回答不对惹怒国王。这时,社王说运:盐最好吃。国王以为社王有意与他作对,盛怒之下杀死社王。社王弟弟决心为哥哥伸冤,便改行当了厨师,潜心学成一手好手艺,后被招进王宫当厨师。在一次国王举办的宴席上,他什么菜里都不搁盐。国王问其缘由,答曰:去年哥哥因说盐好吃惨遭杀身之祸,故不敢放盐。国王听后知道自己冤杀了好人,便下旨每年农历二、八月社日悼念社王。这便是社节的由来。届时,人们要到社坛去烧香化纸,烹煮鸡鸭鱼肉祭祀社王。而且必须留意在这些供品上放一小撮食盐。部分地区社节里要请道公打醮,举行抢花炮、舞狮子、表演武术、唱戏等文娱活动。

  双喜节

  双喜节又称“十情节”、“尝新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上林、忻城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日举行。该节时值秋收完毕,人们认为青年人在劳动中播下的爱情种子也该结果,而且两个十在一起象征吉利,故在此日给儿女完婚的人家很多,乡间大道上,都是一队队衣服崭新、喜气洋洋的送亲队伍。故称之为“双喜节”。相传这一习俗是祖先规定下来的。“十情”即丰收之意。人们在这天,还要欢宴庆丰收,各家都用新收获的大米做成喷香的米饭,还要杀鸡、打鱼、备酒。欢宴前先敬神祭祖,感谢他们的保佑,表示自己受恩思报,并祈求神灵袓先来年还保佑他们获得丰收。

  送火神节

  送火神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举行。届时,村民们在野外用稻草造一间小屋,用鸡和酒等物祭祀一番后,放火烧掉小屋表示火神以后不会再去火堂烧他们的房舍。当地壮族人家十分崇拜火,禁止对灶火,灶石及火堂吐痰、擤鼻涕。若有违者,咒其日后口舌生毒疮。

  逃军山节

  逃军山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流域的宾阳、武鸣、横县,邕宁一带壮族节日,时间在农历四月初八。这天,人们盛装打扮登上逃军山顶,举行纪念活动。先烧香祭祀英雄李亚王,而后跳道公舞、师公舞等舞蹈,青年人则对唱山歌。传说李亚王原名李化龙,从小习文练武,长大后文武双全。有一年闹洪灾,庄稼颗粒无收,官府还增租加税。李化龙组织一支起义军,攻占了周围五座县城,得到人民拥护,人们称他为李亚王。后官府派出水、陆两军围剿义军,李亚王寡不敌众,带义军逃到现在的逃军山,一直抵抗到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壮烈牺牲。后来,被义军打死的官兵变成老虎伤害人畜。在四月八这天出现一位猎神,打死了所有老虎。人们追踪猎神到逃军山后,猎神便消失了。大家醒悟了,这是李亚王显灵为民除害。人们便在山上为他建庙。从此,每逢四月八日,人们便前往拜祭,纪念传说中的英雄。

  土地日

  土地日是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各地节日内容、过节方式不尽相同。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那荡地区的壮族,这天家家户户打制糯米粑粑、包汤冈、杀鸡,到土地庙祭拜土地神,同时观察当日天象,由此判断气候状况。他们认为,这天如果晴天,本年便会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反之将有不测天灾,要人们提防。武鸣县双桥一带,二月二正值下秧期,过节时家家用粑粑代替米饭,通常天亮前做好吃完,意在封住鸟类的嘴、眼,使庄稼不至受到它们的侵害。并要举行祭土地神仪式,祈求神灵保@禾苗苗壮成长。

  脱轭节

  脱轭节又称牛王诞节或牛魂、节,壮族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五月初七、六月初六或七月初七举行。节期均为一天。相传,牛曾是天上的神物,它被派到人间播种百草时犯了错误,后被罚在人间吃草耕地。四月初八是牛王诞牛日。

  据说牛魔王在这一天也要从天上下到凡间来探视耕牛,保佑其不患疾病瘟疫。因此,在壮乡,这天不管农活多忙,都要让耕牛休息一天,要清除牛圈内粪便,撒上石灰。在牛栏门口贴四方形红纸,设桌祭祀。这天不准骂牛更不准挥鞭打牛。同时家家户户要蒸煮五色糯米饭过节。人们还要聚唱山歌、彩调、敲击铜鼓以示庆祝。

  广西东兰县壮族,在这一天要拿下牛鼻绳,脱下轭和竹筒铃,给牛洗澡、梳毛、捉虱、擦痒。中午,各家在堂屋摆上酒菜,举行传统的敬牛仪式。由老人牵牛绕桌一圈,并且边绕边唱:“牛吔我的宝咯,牛地我的财咯,稔子花开了,阳雀鸟叫了,春水弹琴了,禾苗封峒了,脱轭节到了,我把你来敬,我把牛轭脱,让你喘口气,让你歇歇脚,吃口好饲料,听我唱牛歌。"唱罢,喂给牛一团五色饭和一块腊肉。接着唱述牛的来历。唱完,再给牛喂上一次腊肉和花糯饭,全家人摸摸牛背,说些吉祥祝福的话,送其回圈,添喂上好饲料。广西龙胜,村民们四月初八要杀猪到牛魔王庙祭祀。

  洗小铁节

  洗小铁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雷一带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二举行,节期一天。这天,各家请道公赶鬼,把锄头、犁耙等农具洗净晾干,妥善收藏,意在农具辛苦了,现在是农闲季节,可让其安闲一段时间。家家还要备酒肉饭菜大吃一顿。

  新年节

  新年节是壮族民间节日,—般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开始,到正月十五日结束。年前,各家各户姜整修房屋、清扫房前屋后、贴对联、洗刷衣物器皿、置办年货、包粽子等。除夕之夜守岁。鸡鸣时小孩燃放鞭炮;妇女着新衣新鞋、提瓮或抬桶竞相到河边井上取“新水”。回来的路上捡些象征牛、马、猪、羊、猫的石头,并模仿六畜的叫声;男人提灯笼到庙社烧香化纸。无论何人第一次外出归来,都须带回些青枝绿叶插到门上,象征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往后外出必有所获。

  初一通常禁荤半天,但要喝上几口“新水”加红糖、葱花、竹叶、生姜等熬煮成的汤汁。意为喝了这吉祥的新水,来年将会更加聪明伶俐。多数地方初一不串门、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否则新的一年里家庭成员要吵架骂人。不准把东西拿到栏外、不准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一些地区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有的地方则使劲击敲人身般高的牛皮大鼓。初一见面互道恭喜发财。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象征子孙绵长、烟火不断。

  广西融水、上思一带壮族初一忌吃青菜,认为吃了青菜,来年田间会多生杂草、影响收成。环江一带壮族,正月上旬各村寨备酒肉、木刀、木枪、斧头、竹链等,到村头庙里祭祀土主神,祈求土主神保佑村寨安宁。云南文山等地的壮族,要到设在村头寨尾的“老人厅”去供祭神农氏牌位,以求神灵保佑新年里人畜兴旺、平安,节日期间,一些边远山区,多举行歌圩、抛绣球、舞狮舞龙,唱彩调等活动。壮汉杂居区则喜爱装扮古事队或举行庙会、抢花炮等娱乐活动。

  药王节

  药王节又称药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节期一天。节日内容各地不尽相同。广西龙胜一带壮族,五月初五这天要用粽子和肉类供奉庙神及袓宗,并上山采草药。人们普遍相信这一天采回的药草疗效最好.用这天采回的药草熬水洗澡,可使皮肤光洁,不患皮肤病,不生烂疮。在靖西县,节日有专门的药市,出卖各种中草药,这天各家各户还要在屋里烧柚子皮,熬煮醋液,在门上插一些芭茅草、枫叶和艾草以示驱邪免灾。

  鱼花节

  鱼花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浔江西岸壮族渔民传统节日,每年第一个渔汛期即将到来的三月二十七日和汛期过去后的七月二十日举行。节日里,渔乡人以其独特的鱼食为主的“鱼花宴”招待亲朋好友、祝贺节日。饭桌上,大家均以鱼为话题,相互传授捕鱼养鱼经验。亲朋来得越多,吃得越多、越是象征丰收和吉祥,主人会倍感高兴。差夜,渔乡各村灯火通明、锣鼓喧天,人们唱歌、跳舞庆祝节日。这天除壮族外,附近其他民族的渔民也过此节。

  真武帝节

  真武帝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古寨一带汉、壮、仫佬等各民族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举行,节前,庙头向各村村民筹款,备办祭庙物品。节期一到,便开始杀猪宰鸡鸭,煮熟供奉真武大帝,烧香燃烛祭拜。祭祀毕,庙头把熟肉切成小块分给各户,各家各户邀请亲朋好友吃节气饭。民间关于真武大帝的传说颇多,据说商时纣王昏庸无道,百姓不得安生,真武大帝腾云驾雾,把天上的妖神和地下的奸臣全部消灭,为百姓除了祸害,人们为了纪念他,遂建“真武帝观”每年祭拜。

  正月大节

  正月大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白定一带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为一个月。除夕之前,人们将各种粑糕和猪肉准备好,到除夕这天,要把这些东西供给祖先,还要在牛栏前祭供一阵,意为牛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祭祀要男女分别进行,初一黎明时,各家换上新的门神,贴上新的对联,全家老少都穿上新衣,并燃放炮竹.初一、初二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这两天的任何行动,都会影响到一年的祸福,所以要特别小心在意,为了不给一年带来不祥之兆,老人们这两天都在屋里睡觉,青年人则互相拜访,相聚在一起游戏玩耍。初三要祭地公,每户出一份肉,由管庙者把肉送到祭祀山,各家派一人参加祭祀仪式,结束后,大家分食祭品。这项活动的目的是祈求土地公保佑再获丰收。在这天,出嫁的姑娘要回娘家,如果姑娘的父亲已死,还要为亡父祭奠,一般用猪肉二斤、酒一斤和甘蔗一斤,粽粑五斤。正月十五日,重新买酒买肉欢宴。正月三十过小年,买鸡买肉做粽粑,不再祭神灵祖先,可以尽情畅饮。当地壮族在这个节期禁忌相当多,人们必须严格遵守。

  祝寿节

  祝寿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举行。老人们若在这年满六十岁,子孙们要杀鸡宰鸭为他庆贺,并给他置一个寿粮缸,以后每年九月九日,晚辈们都要给寿粮缸添粮,装满为止,这叫寿米。平时不准任何人食用,只有在老人生病时才给老人煮食。但不能吃完,吃完则表示老人不能长寿。壮族认为,九月九日是个吉利的日子,出嫁的女儿也要回娘家,并拎来三五斤新米补16缸,老人也把缸里的米换些出来,与糯米掺在一起做成粽子和糍粑,送给子孙和亲戚,表示和大家一起共享福寿。

  壮年

  壮年是贵一省从江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日举行。节日前一天清晨,将一头由各户轮流喂养的社猪,抬到村外特定的“社拥”前,集体宰杀,祭祀社王。祭毕,将猪肉分成若干份,用竹子串上,每户一份。各户用这份猪肉加上自己准备的其它祭品,供奉祖先。然后,全家一起进餐。当地民间传说:壮族的祖先原在广西,后有一男子前往贵州省从江一带谋生,这就是贵州壮族的祖先。广西的祖公在贵州袓公临行前说:骨肉远离,以后每逢春节和七月半都要回老家看看。但后来随着人口的增长,贵州袓公觉得每年前往广西探亲很难周全,于是决定提前一个月过春节,以便分散在两地的亲人团聚。因此而形成壮年。

  斗鸟节

  斗鸟节是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闲时择日举行,届时组织斗鸟活动的“会首”在各村寨圩镇张贴斗鸟告示,愿意参加者闻风而动。斗鸟皆由画眉充当,斗鸟的顺序由抽签结果而定。斗鸟时,将两个鸟笼并在一起,笼门相对,然后启开笼门,两只斗鸟就撕打起来。获胜者排定名次,有两条标准,一个是依获胜次数多少来排定名次,一个是依撕打时间长短来排定名次,第一名称“头笼”,第二名称“二笼”,余下依此类推。最多不超过五笼,取得名次者,可得锯齿形彩旗一面,奖金若干。获得头笼鸟的主人也因此名声大噪,有的人请来亲朋好友聚饮一番,以示庆贺。

  鬼节

  鬼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壮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举行。相传天神之子羡慕人间,常常偷偷下凡并化做乞丐,帮助其他乞丐和背井离乡的人,天神知道此事后,命雷公电母将其击死。七月十四日那天,果然雷电交加。天神之子死后化做鬼住在阴间。当地壮族每逢其忌日,姑娘都要担着糯米、箬竹叶到河边洗涤,老人则在家里剪纸或折纸,男人杀鸡宰鸭,待鸡鸭饭菜做好后,把一盘精饭和二只烫过的阉鸡供在家里的神龛前,给天神子和祖先闻香味,然后在剪纸和折纸上写上各种敬奉的字句,在正堂里焚化,把一些灰烬洒在河里,一些洒在泉边。一些抛到空中,一家人这才开始享用酒菜。

  祭田节

  祭田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一带壮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各家到田边杀鸡、烧纸钱、插小白旗拜田。祈求神灵保佑稻禾免遭灾害、茁壮成长、穗大粒满。有的人家还在田边摆插一个稻草人,驱赶虫鸟、守护庄稼。这天,妇女们还要翻晒全家衣物。人们认为这天天气最好,晾晒过的什物不易发霉生虫。

  祭祖节

  祭祖节即中元节,壮族人于每年农历七月十四至十六日举行。内容主要是祭祖。部分地区七月初七开始设祭迎祖。这天要用新竹笋煮水祭祀,民间认为初七是天女沐浴的日子,水质最好,所以人们多在这天染布,做醋。各家视经济状况杀鸡,鸭或猪。十四开始大祭,祭品有猪肉、整鸡、整鸭、发糕、糍粑、米粉、糯饭等。祭品从十四日摆到十六日。每天正餐前都要先热供品,燃烧纸钱及各种纸衣。经济状况好的人家,还要烧纸马和纸屋祭袓。灰烬用荷叶、海芋叶或芭蕉叶包好,十六日祭祀活动结束,由老人头戴竹笠、用竹棍“挑”到河边。扔进河里。节日期间,室外屋檐下安放一矮桌,摆些供品薄祭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这些祭供游魂野鬼的祭品不能回锅热。已出嫁姑娘节日里要带上鸭、纸钱等礼品回娘家祭祖先,探望老人。但按壮族风俗,除不落夫家者外,不管路途多远,女儿必须当天返回夫家,不能在娘家留宿。

  九月九

  九月九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思阳地方壮族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举行。届时,家家杀鸡杀鸭、蒸煮糯米饭到野外或高坡上去拜神仙,并就地野餐。相传古时候,一位妇女在神灵指点下,于九月九日这天炒鹿肉和羊肉送给两位在山上下棋的神仙。神仙用救生还阳的法术救活她已死去几天的儿子,并把孩子九岁的命数改为九十岁。这件亊一传十、十传百。于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各家都到郊外去祭祀神仙,祈求神仙保佑儿孙们健康长寿。

  乞巧节

  乞巧节是广东省莲山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举行。当地壮族相传,此日,天上银河里的仙女会下凡到人间,姑娘们在此日下河沐浴,则会容貌秀美动人,心灵手巧。所以,当地壮族姑娘都要于此日下河沐浴。当地民间还传说,用此日河水酿醋格外醇香,因此,当地醋坊纷纷在此日前往河边汲水酿醋,民间称这种醋为“七月香”。

  清明节

  壮族清明节于每年农历三月间举行,主要活动是扫墓。旧时通常是同一宗族的所有家庭集体举行扫墓仪式,后改为各家各户自祭。届时,除年老体弱者外,其余家庭成员必须参加。人们带上花糯,肉糍粑依次到各个坟墓前去供祭,供品必须在野外吃掉。也有的地方扔掉不吃,认为带回家会招鬼进门。

  霜降节

  霜降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的下雷、宝圩、雷平一带及靖西、德保等地方的壮族节日,每年农历九月霜降日举行,节期三天。节日的前一天,人们便赶到下雷附近各村寨借宿。霜降日凌晨到玉音庙里祭祀民族英雄岑玉音。

  据说在清代,当地州官这一天也要带上供品前来参加祭祀祈祷仪式。祭毕,在庙宇附近表演舞狮、演唱民间戏曲和对歌。相传,这是一个纪念反侵略英雄的节日。关于这一节日的来历,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壮族妇女岑玉音,箭术髙超,勇敢过人,为了保卫壮族人民的财产及安宁,同丈夫一起率兵抵御外敌入侵。打败敌人时,正值霜降夫,人民喜庆三天并定为节日。又说,岑玉音率兵到广东、福建沿海抗击倭寇,她料敌如神,用兵果断,多次智败侵咯强盗,威振东海。皇帝封官不要,解甲归乡直至逝世。因她大败倭寇是在霜降这一天,人们便在这天举行祭祀活动,遂形成一年一度的霜降节。

  铜鼓节

  铜鼓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隘洞及长乐一带壮族节日。分别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青年们把铜鼓抬上山顶,郑重安放于固定的木架之上,进行敲打铜鼓比赛。赛前要举行传统的祭祖仪式。比赛时,公鼓(大鼓)对公鼓,母鼓(小鼓)对母鼓。每组三人,轮换着敲打,鼓声不能中断。以打得动听、持久、响亮且鼓面不裂作为决定胜负的标准。击鼓比赛进行的同时,男女青年们放声对歌。鼓声、歌声、笑声此起彼伏。比赛结束,人们摆出从家里带来的粽子及其它食物,在山坡草地上野餐。

  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晚,壮族人家要赏月、吃月饼。孩子们则用柚子皮自制成各种鬼脑壳,化妆成高公、矮婆,到村里富裕人家桌上取食月饼。青年男女结伴到田地里象征性地偷回一些瓜果蔬菜,俗称“偷青”。认为吃了这些偷来的瓜果蔬菜可以明目。马山上林一带的壮族有水上赏月的传统。节日前几天,人们便到河中塘里搭起竹排房。中秋圆月升起之时,举家登上竹排赏月,西林驮娘江一带,小伙子要到各家使尽解数做恶作剧,博取主人一顿友好的“痛骂”。骂得越多越吉利。在靖西一些地方,这夭家家户户要在门口院内摆上供品;在柚子上插满点燃的香炷,再把柚子插到一根长竹杆上,立于院坝,这叫朝天香,以示请月姑下凡过节。一位姑娘装成月亮姑姑,席地而坐,闭目旋转。同时,围坐在四周小伙子高声齐唱《请月姑调》。靖西荣劳一带壮族举行灯会,孩子们手举各种纸扎动物灯,成群结队从各家供月的八仙桌前绕过。部分壮族地区这天要举办歌圩活动。